在解放战役与朝鲜战争中,彭老总为何未调用自己熟悉的旧部下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2:27    点击次数:67

彭德怀这人的性格很特别,有人觉得他性子急,动不动就骂人,也有人觉得他直来直去,做事只看对错,不关心个人恩怨。更有人赞扬他心怀天下,做事总是为国家、为大家考虑,从没为自己打算过。

这三句话评价都挺中肯的,特别是第三个,简直是对彭老总最贴心的赞誉。

咱们都知道,彭德怀同志领着平江起义,那起义队伍后来变成了红五军,再后来又扩大成了红三军团,和红一军团一样,都是很重要的武装力量。再后来,这两个军团合在一起,组成了红一方面军,朱老总当总司令,彭老总则是副总司令。

等红军长征到陕北后,红一军团重新组建了,可红三军团却不见了踪影,这是为啥呢?

中央曾想恢复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编制,征求了彭德怀的看法,但他觉得不行,他解释说,红军在陕北总共才几千人,要是把这两个军团的编制都恢复,那规模未免太大,显得空荡荡的,这样不合适,也不便于集中指挥和调度。

所以,彭德怀向中央提议,咱们就只把红一军团的队伍重新组建起来,红三军团就先不恢复,咱们得按实际情况来建设队伍。

很多人都想把原来的红三军团恢复起来,去找过彭德怀多次,因为那是他们的根,有辉煌的历史,但彭老总还是坚持从整体考虑,尽管老部下们都很坚持,他也没同意,最终还是把红三军团改成了第四师,并入红一军团。

彭老总就是这样,一心只想着公事,从不计较个人利益,也从不把红三军团当作自己的小圈子。

1947年春天,胡宗南部队突袭延安,形势危急,彭老总勇敢地站出来,对中央和毛主席说,因为贺老总在山西没法立刻回来,他愿意先接管贺老总的部队,等贺老总回来再交接。中央征求了贺老总的意见后,也同意了这一安排。

那时候,彭老总带着他们这帮人死死挡住了胡宗南的部队,不仅保住了中央的撤退安全,还来来回回地打了胡宗南的部队几个回合,狠狠打击了他们。

彭老总多次建议把部队交还给贺老总,但考虑到当时的形势,中央决定成立西北野战军,还是让彭老总继续担任司令和政委,而贺老总则有其他重要职责要负责。

也就是说,红三军团里头出了不少打仗高手,像黄克诚、张爱萍、彭绍辉、杨勇、王平、钟伟这些人,可彭老总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,都没把他们这些老战友调到自己的麾下。

比如说西北野战军,主要就是贺老总的队伍,里面不少将领都是贺老总的老战友,彭老总接管后,也是该怎么带就怎么带,该表扬就表扬,该批评就批评,对待这些老部下跟自己人一样。

彭老总那种指挥风格让不少将领一开始觉得不习惯,也有人对他直呼其名,可彭老总从没因为这点向中央要求换人,更没想过把老部下叫来,在他看来,军队是党的,大家的,不是私人的,只要大家磨合到位,没有私心,自然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。

看来彭老总的办法确实没错,渐渐地,大家开始理解并认同他,知道他是个一心为公的人,于是也不再有人故意违抗命令了。

在抗美援朝那会儿,彭老总紧急领兵出征,都没来得及挑人,只好临时借了第十三兵团的班子,像邓华、洪学智当副司令,解方做参谋长,杜平干政治部主任,这些人原本也不是彭老总的班底。

彭老总没向中央要人,直接就把自己的老部下拉来组成了志愿军司令部,然后领着他们出征了。

一般来说,用自己熟悉的老部下工作更顺手,不用再花时间磨合,效率能更高,但彭老总从不这么要求,中央给他派什么人他就用什么人,不熟悉就慢慢适应,不习惯的工作方法就慢慢适应。

这就是彭老总的“公心”,常说的“心底无私天地宽”,全靠这份“公心”,彭老总在各个阶段都成就非凡,真是当之无愧的“彭大将军”啊!

彭德怀的一生,详尽地记录在《彭德怀传》和《彭德怀自述》这两本书中。这两部作品不仅描绘了彭德怀的生平事迹,还通过他的自述,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位革命家的思想脉络和情感世界。